《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哈工大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取得新突破
哈工大全媒体(李双余/文)7月17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深度报道《“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首批毕业的工程硕士中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并完成答辩——星火何以燎原》,其中报道了我校学子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取得新突破。
相关报道内容如下: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正式实施。实践成果作为与学位论文等同的学位授予条件,首次被写入法律条文。今年还是“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以下简称专项试点)的一个关键节点——首批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据统计,其中包括闫善伊佳在内的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并完成答辩。
以工程硕博士培养为切入点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是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牵引”。这批选择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将给卓越工程师培养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何处寻“果”——
到实践中去
从2024年6月首位通过学位答辩学生的实践成果中,就可以看到对于企业“真问题”的详细注解: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级专项试点硕士研究生朱澳的课题来源于联合培养企业承接的科研专项,针对后处理工程中的废树脂贮槽界面位置测量难题,他提出了相位式激光测距技术的解决方案,为相关技术的改进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而这,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努力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高层次卓越工程师,让他们为行业企业解决急难愁盼的“真问题”。
何以“硕果”——
扩独木成林
实际上,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工程硕士带来的溢出效应还在加大。
“经过一年的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优化,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共有11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取得新突破。”该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宗影影表示,学校为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制定了详尽的实践成果写作指南,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实践成果不仅是学生成长的见证,也是校企合作的桥梁。
报道链接: